2013年10月11日星期五

走進台灣 探尋阿裡山茶之道


阿裡山位於台灣嘉義縣,但實際上並不只是一座山阿里山珠露茶,而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裡山區"。一首《高山青》唱紅了阿裡山風景區,尤其是大陸游客,常常對這裡向往不已。同時,這裡也是享譽兩岸的茶產區,所產的阿裡山高山茶可說是台灣高山茶的代表作。

得天獨厚的茶區之道

沿著阿裡山公路進入阿裡山區,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茶園,主要茶園分布在阿裡山鄉、番路鄉、竹崎鄉、梅山鄉、大埔鄉。與茶園相輔相成的,是沿路一家接著一家的茶店,這也是阿裡山高山茶銷售火熱的最好證明。

甫進阿裡山區,就能明顯感受到這裡獨特的氣候環境:冷涼、濕潤,剛過中午就雲霧籠罩,日照時間很短,而且晝夜溫差較大。

"這樣的氣候特別適合種茶。"竹崎鄉石棹茶區珠露茶產銷班班長劉啟全告訴我們,生長於海拔800米以上的茶樹所采制的茶葉始可稱為高山茶。因為高山氣候特殊,導致茶樹芽葉中所含的苦澀成分降低,進而提高了"茶氨酸"及"可溶氮"等對甘味有貢獻的成分。日夜溫差大及長年午後雲霧遮蔽的緣故,使得茶樹的生長過於緩慢,讓茶葉具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果膠質含量高等優點。"所以我們的茶泡出來的滋味甘潤醇厚、香氣幽雅持久。"

以質取勝的發展之道

"其實就茶種來說,阿裡山高山茶屬於烏龍茶,大陸也有,相似的地理氣候大陸也有,只不過我們在種植、品質控制上做得更好些。"茶農林仁燧一語道破阿裡山高山茶成功的關鍵所在。他去年種植的烏龍茶在冬茶比賽中獲得頭等獎,一直嚴控茶品的他已經對得獎"司空見慣"。

台灣人喝茶有個說法:春茶甜、夏茶苦、秋茶澀、冬茶香。追求品質的台灣茶農有時為了讓茶樹能休養生息, 甚至不在夏季采收。"要知道,茶園一季能有數百萬新台幣收入,如果不顧品質的話,一年收五季也可以。" 劉啟全說,為了保證質量,他們的茶嚴格要求全部人工采收,所有賣出的茶都印有對應茶農的聯系方式,"一旦老顧客發現品質有所下降,馬上意見就來了。"

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大陸對台灣茶的巨大需求使得不少茶商進口大陸和東南亞茶冒充阿裡山高山茶。"我們的春茶比賽一結束,大陸的網上立刻就有賣的,包裝名字都一樣,珠露的商標在大陸也注冊了,但還是被仿得厲害。"劉啟全說石棹珠露茶種植面積只有80多公頃,產量並不大,幾乎島內就能消化完,很多老顧客不等上市就全包了。

為了維護阿裡山高山茶的品質,嘉義縣政府特別整合境內生產之茶葉,以DNA防偽標簽共同包裝建立品名,並推展分級定價制度,提高產業價值。在最大的阿裡山茶產區梅山鄉我們就看到,經鄉農會認證的台灣高山茶或比賽茶,全部會貼上防偽標簽,以供消費者參考。

大陸“高山茶”:聯姻兩岸更盼茶香奧運



一茶一人生,一葉一世界。剛剛在專營阿里山高山茶北京落幕的第二屆“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上,“茶博士”們也瞄上了奧運經:賣茶本就是賣文化,茶文化與奧運牽手,身價能增添幾何?

來自福建的“阿裡山”——福建省漳平市副市長李達武對此信心滿滿:茶文化也蘊涵奧運精神,早自民國初年,小小漳平已有茶餅大量出口日本、東南亞和香港,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以茶為媒、以茶為緣,茶文化與奧運精神同根同源。

  福建省漳平市擁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規模最大的茶葉基地——福建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自一九九六年第一家台灣茶農進入漳平種植台灣高山茶以來,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內專營台灣阿里山高山茶品種高山茶種植和加工的台商企業已有近三十家,茶園面積三點五萬畝,涉及台商投資個體三百多人。

  與台灣阿裡山極其相近的地理氣候、充沛得勞動力資源、適宜的人文環境、以及當地不斷改善的軟硬環境,使得台灣農民創業園落戶的漳平市永福鎮,被台商們親切的稱為“台灣茶農搬來的阿裡山”阿里山茶。

  茶文化論壇上,與這些鄭重從漳平茶園趕來北京參加論壇的台灣茶人們細聊,發現在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內,他們都留下生動的茶農故事:或父子歸祖創業、或“以台引台”發現商機,而第一個發現漳平適宜種植台灣高山茶的台灣茶老板謝先生,更“是在福建的‘阿裡山’頭發由黑變白的”。

  “大陸經濟突飛猛進,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喝烏龍茶,特別是我們福建‘阿裡山’產的台灣高山茶”,台灣茶商蔡先生說,大陸是個大市場,他們到福建漳平投資辦廠,也正是瞄准這一點。

  如今,這些從台灣過海、扎根大陸的高山茶阿里山烏龍茶,更希望借著大陸高山茶進京,與奧運結緣:“中國舉辦奧運會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以漳平水仙和永福高山茶為主要品種的福建漳平茶區,正積極主動聯姻奧運,希望將中國名茶推向世界”,漳平市副市長李達武說出台灣茶商們的心願。

  “茶簍泛春色、茶杯飄清香”,這是對台灣高山茶的贊譽。“大陸‘高山茶’,僅從名字已經聯姻兩岸,我們希望來自台灣的茶香能夠添彩北京奧運,也希望我們台灣茶農的生意,能夠借著奧運更興旺”,有台灣茶商笑著說。